社交媒体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社交媒体的优点,西方主流精英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被大大削弱。 西方主流媒体舆论越来越受到草根舆论的质疑和挑战。

根据牛津路透新闻研究所2016年数字新闻研究报告显示,①社交媒体已逐渐成为最主流的新闻获取渠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的国界、国界越来越模糊。 随着国际媒体和公民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中国国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日益成为国际公民了解中国和国际媒体报道中国的新闻来源。 美国《时代》杂志在诞生之时就预言,社交媒体的崛起不仅会改变世界,还会改变世界改变的方式。 公民对其他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形象的看法也可能随着公众获取国际新闻和外国信息的渠道而改变。 ②随着国际社会公民了解中国的渠道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亲身体验中国和中国人民,对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报道的认同感也可能会降低并更低。

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以及中国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国家体育制度、金牌理念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讨论,无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要因素。 成为 BBC 网络社交媒体报道的主题。

BBC网络社交媒体涉华里约奥运会报道特点

本文选取BBC网站、APP、和主要账户(BBC新闻、BBC世界、BBC亚洲、BBC)对里约奥运会的涉华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以“中国里约”、“里约”为关键词在其网站和APP上搜索新闻样本,共获取样本34个; 浏览并记录其主账号在推特、脸书平台发布的涉华奥运相关报道,共获取样本34份; 样本17.其社交媒体账号报道的话题与网站、APP报道的话题几乎重合。

一、主要报道主题。 中国锦标赛赛事及运动员; 社交媒体新秀傅园慧、秦凯、何姿、孙杨; 中国人/网民的观点和形象都是其报道的焦点。 有关冠军赛事的报道包括:中国在里约夺得乒乓球金牌(中国在里约连续四次获得乒乓球冠军)、中国陈艾森夺得男子10m金牌(陈艾森获得男子10m跳台冠军)等。对傅园慧报道最多的。 其中四份报告直接涉及该运动员。 在其中两篇报道中,他的名字直接出现在头条新闻中。 总体而言,BBC很欣赏傅园慧的人格。 。 例如,2016年里约:作为中国的傅禁忌(傅园慧打破禁忌,受到网友支持),报道援引中国社交用户的积极评价,称赞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敢于打破禁忌,并坦言自己的月经影响了她在游泳接力比赛中的表现。 另一篇题为《傅园慧:中国的明星》(傅园慧已成为中国最具表现力、最有个性的游泳新秀)的文章,引用了中国网友的评论,对她“锻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的表现表示高度敬佩。 傅园慧因其直率、独特、夸张搞笑的表情而成为网红。 此外,孙杨、秦凯、何姿也是报道较多的运动员。 例如:中国对“毒品骗子”的诽谤(中国要求澳大利亚就霍顿声称孙杨“吸毒成瘾”的说法道歉); 2016年里约:跳水运动员何姿(中国跳水运动员何姿收到求婚)等。

此外,BBC还盛赞了中国体操运动员和女排的斗志和精湛的技术。 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有四篇。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女排夺冠(中国女排击败塞尔维亚夺冠)。 报道高度赞扬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 此后,中国再次站在了运动的顶峰。 中国已经证明,重要的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结束!”

BBC认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可能是近二十年来最差的,但却肯定了中国人民对待金牌态度的转变。 例如:媒体用户称里约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抱怨里约奥运会是中国最糟糕的表现)。 与此同时,BBC还刻意抹黑中国和中国运动员的形象,但此类报道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各国网友的炮轰和质疑。 比如秦凯求婚报道:里约2016:是男性还是男性的一种? “男性控制”的体现。

2.社交媒体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 本次来源统计以各报告中出现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并根据来源身份进行区分统计。 从信息来源统计来看,国内社交媒体已成为BBC奥运报道中国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占比83%。 其许多报道标题直接涉及社交媒体,如:中国媒体和(使用社交媒体的中国运动员的赢家和输家); Rio 2016:How China's up on media(中国运动员如何在社交媒体上敞开心扉)。 我国社交媒体成为里约奥运会期间重要舆论场,国际国内舆论界限变得模糊、互动。

3.话语斗争:社交媒体用户挑战主流媒体所传达的价值。 BBC转载《里约2016:有吗? ③(中国人有受害者心态吗)在其账号和账号上。

为了分析BBC网站这篇关于中国大规模受害者心态的报道中的话语结构,作者按照段落顺序从新闻文本中推导出其宏观结构,即总结了每一条的宏观命题(M1)。段落,然后将同一命题的段落进行整合,得到第二级宏观命题(M2)。

M2-1(中国爱国人士怨声载道:中国体操队被低估;中国举重运动员被误判;中国女沙滩排被瑞士欺负;中国国旗被错误使用)。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M2-3 无效(报告将中国人民的愤怒与中国人民对国际仲裁庭南海仲裁结果的不满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在奥运会前宣扬西方阴谋论进一步认为中国队表现不佳(这不是裁判的错)。

M2-4,,(报道认为谴责裁判可以帮助中国运动员减压。报道赞扬游泳运动员傅园慧,诚实、热情、即兴,但同时也批评了孙杨,指出其行为不受欢迎;同时,报道还强调了孙杨“吸毒成瘾”事件后中国网友对霍顿的攻击)。

M2-5 羊群(报告将此归因于羊群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整合二级宏观结构(M2)得出最高层宏观结构(M3),这是对本报告主体最简洁的概述。 总体而言,BBC在这篇报道中营造了中国人民对外界“盲目仇恨”和“盲目抵抗”的情绪。 该报道在 BBC 新闻账户上总共获得了 291 次分享和 6118 条互动,总共有 123 条评论(不包括评论背后的互动和回复)。 其中,51%的评论不同意BBC抛出的观点。 一些网民批评BBC的报道反华、偏见、狭隘、排外、歧视中国,并对其报道感到羞耻。 一些批评BBC的评论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主流媒体和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社交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 为防止国内舆论转化为国际舆论,成为反制中国的力量和工具,国内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和各级政府应正视事实,利用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迅速表达自己的声音,积极掌握话语主动权。 主流媒体和各级政府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同时,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其次,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普及公共外交意识势在必行。 由于社交媒体传播的无国界性,国内事件和舆论可以瞬间传遍全球,国内事件可以迅速演变为国际事件社交媒体的优点,国内舆论可以迅速演变为国际舆论。 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国际媒体报道中国的主要信息来源。 国内社交媒体舆论也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领域。 仅靠政府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影响外国媒体和舆论的。 但国内公众尚未树立人人都是新公共外交实践者的意识。 政府有必要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公共外交意识的普及。 当中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让广大民众在信息传播中积极参与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主动向外国人介绍正确、客观的观点,减少西方媒体刻意制造的负面观点和印象,并逐步改变国际公众对我国的看法。 我们国家的偏见。

三是要加强非官方网络社交媒体的拓展和利用。 如上所述,随着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公众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社交媒体具有便捷、开放的互动优势。 任何国家,只要接入互联网,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输出自己的信息,放大自己的声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国家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受到多方面限制。 ④西方社会长期以来认为其主流媒体不受政府和政党的控制和影响,能够发出客观公正的声音。 这种“刻板印象”造成了人们对中国官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有时甚至对中国媒体的报道产生了对抗性的解读。

总之,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西方主流精英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主导地位已被大大削弱。 西方主流媒体的舆论越来越受到草根舆论的质疑和挑战。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通过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了解中国。 他们比记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正因为如此,我国应该提高网民和社交媒体用户的公共外交意识,让广大民众为更好地塑造和传达中国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为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项目重大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成果的部分成果(批准号:)】

笔记:

①郭亚男编:《新闻消费社会化与流动性:看什么、如何看、信任谁?》 ——牛津路透新闻学院《2016年数字新闻研究报告》,《记者》2016年第7期

②魏鲁等:“新媒体、新中国?互联网使用与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新闻传播研究,2013年第7期

④田龙国:《全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布局的思考》,《西方学术期刊》,2016年5月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动力营销圈 » 社交媒体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作用

赞 (0)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